新華社記者 劉景洋 周劼人
  近日,一個個湖南老縣委大院在網絡上爆紅,成為中國啟動改革仍需艱苦奮鬥的最好註腳。前不久,湖南衛視推出“縣委大院”系列報道,多家媒體予以轉載,許多網友微博轉發、評論。許多網友認為,簡樸的縣委大院體現當地執政為民的理念:把錢用到民生和發展上,寧願“苦自己”,也不能苦百姓。
  藍山縣三棟小樓擠著七八個單位
  在永州市藍山縣,一座禮堂、一棟頭頂藍色雨棚的小樓、一棟土得掉渣的平房組成了縣委大院。這群上世紀50年代的建築,中途翻修過幾次,花費不多。現在,縣委、縣政府、縣人大、縣政協、縣紀委、縣婦聯等七八個單位都在裡面辦公。
  當地幹部說,縣委並非沒錢搬家。可每年喊搬,都沒搬成,不是沒錢,而是總有更重要的事兒把它比了下去。現任藍山縣委書記2008年到任時正趕上冰雪災害,許多鄉鎮辦公室變成危房,錢就投到下麵改善基層條件了。
  綏寧縣六七個人共用一間辦公室
  邵陽市綏寧縣城被大山包裹著,開車一刻鐘就能逛完。歲月像巫水河一樣流逝,縣委大院還是那棟大院。三幢上世紀50年代建起的蘇式辦公樓和幾棟磚房,擠著十來個單位,六七個人一間房,幾百人用一個公廁。
  2008年前一任縣長離任時在財政上給綏寧縣留了2000萬元,準備用來蓋辦公樓。但第二年6月,綏寧暴發特大山洪地質災害,基礎設施損毀,山裡的大量民房被泥石流吞沒,數百戶村民無家可歸。綏寧財力有限,原本打算修院子的錢,縣裡一直沒捨得動。大災當前,這2000萬立刻變成了“救命錢”,第一時間投入抗洪救災和災後重建。
  茶陵縣縣委書記在倉庫住了11年
  株洲市茶陵縣的縣委大院已有60多年曆史,只經歷過兩次小整修,周圍綠樹成蔭,被稱作“湘東最美辦公樓”。1965年5月21日,千里尋故地,重上井岡山的毛主席在這棟小樓的第25號房留宿了一個晚上。
  劉年德老人1976年來到這裡做通信員,他印象最深的是,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縣委領導們常常十天半個月才回來一次,而且來去匆匆。“他們都下去了,晚上也很少回來,一般有事開會才回辦公樓。”
  縣委大院的老職工們還記得,當時老書記一家八口人,在三個廢舊小倉庫房間里一住就是11年。縣委辦擔心這樣不體面,準備了7000元,希望在院子里蓋幾間像樣一點的房,但書記堅決不同意。據新華社
  網友評論
  縣委大院老舊不代表縣裡差錢
  “縣委大院絕不是越破舊越好,只是它和老百姓的那種距離感,越短越好。”——網友小新
  “長沙縣的縣委大院從1996年使用至今18年沒挪窩,但這個湖南首富縣的財政收入已邁過了兩百億元雄關,所以縣委老大院不都是老少邊窮一族,更不是封閉落後加保守的代名詞。”——長沙一網友  (原標題:湖南“蝸居縣委”走紅網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wkrbdzpeiny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